“731是日本的恩赐,东北人能免受传染病的侵害要感谢它”。
7月29日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的一篇关于日本“731”的报告,震惊了国际舆论。
文案中,曾经的幸存者与老兵,用泛黄的实验记录、生锈的解剖器械照片,还原了那支戴着“医学研究”面具的恶魔部队。
在哈尔滨平房区,他们 将活人冻伤后敲碎肢体,将病菌注入孕妇体内观察病变,把腹中的婴儿充当标本。
结果此消息一经曝出,日本人却不愿意了,他们声称 “731”只是防疫部队,是为了保护当地不受传染病的“证明”......
日本“731”事件
美媒曝光731真相,日本却抛出“感恩论”
前段时间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一篇专访,曾让世界倒吸一口凉气。
展开剩余88%前731部队的清水英男颤抖着回忆,我见过他们把活人像牲口一样挂在零下30度的室外,往身上浇冰水,听肌肉冻结的脆响。
这段从未公开的证词,与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里的冻伤实验器械形成了残酷的互文。
同一时期,美国高中生们的纪录片更掀起波澜。
报道
他们从国家档案馆解密的文件中,发现了1947年美军与石井四郎的密谈记录,用实验数据换豁免权”的交易,被白纸黑字地记录在泛黄的备忘录上。
当3000多名美国学生看完纪录片沉默起立,日本网民却在论坛上炸开了锅, 狡辩那是“防疫卫生队”并称“没有731,中国会有更多瘟疫”。
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并非偶然。.
日本网友评论
2024年8月,当731部队成员在哈尔滨罪证陈列馆前跪下谢罪时,日本《产经新闻》竟发文称,个别老兵的错误认知,不应抹黑国家形象。
两种态度的碰撞,恰似历史长河中两块永不相融的礁石。
哈尔滨平房区的731罪证陈列馆里,玻璃柜中静静躺着一双军靴。
1941年,日本731部队在中国进行人体冻伤实验
尽管鞋跟处的血迹早已发黑,却仍能让人联想到1941年那个寒冬,17岁的中国青年王喜贵被绑在户外铁柱上。
日军士兵用这双靴子反复踢踹他冻僵的双腿,只为听“像敲木头一样”的声音,这是冻伤实验的“标准流程”。
馆内的《实验日志》记载, 仅1940年至1942年,就有至少1500人死于此类实验。
比冻伤实验更令人发指的,是活体解剖。
陈列馆的影像资料室里,一段修复后的胶片记录着幸存者的控诉, 他们把我怀孕的妻子绑在手术台上,没打麻药就划开肚子,我眼睁睁看着他们把胎儿取出来。
日本“731”
生物战的阴影则蔓延到更广阔的土地。
浙江衢州档案馆保存的1942年防疫报告显示,当地突发的鼠疫与日军空投的“陶瓷炸弹”高度吻合。
报告中每日新增病例超200人,尸体堆到街心的描述,与731部队《作战记录》里“衢州疫区效果显著”的字眼,构成了血淋淋的因果链。
这些铁证,哪一件不是对“731是防疫部队”的辛辣嘲讽?
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和展览展品
美国帮凶
1946年东京审判期间,美军少校约翰・桑德斯的秘密报告揭开了惊天黑幕。
为获取731部队的“人体实验数据”, 美国与石井四郎达成协议,以不起诉为条件,换取2000份实验报告。
这份现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文件,详细记录了交易细节,数据需包含不同温度下人体冻伤临界点、病菌在活体中的扩散速度等“独家内容”。
战犯们的战后境遇更令人齿冷。
石井四郎摇身一变成了日本防卫厅顾问,负责生物武器研发。
731部队军医金子顺一,竟当上了京都大学医学院院长,其编写的《传染病学教材》被沿用数十年。
日本“731”部队
这种“罪恶洗白”的魔幻现实,让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痛心疾首, 刽子手成了学术权威,这是对受害者最残忍的二次伤害。
不仅如此,教育领域的篡改同样触目惊心。
1982年,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,将侵略中国改为“进入中国”,删除了所有关于731部队的描述。
对此,历史学家家永三郎还起诉政府,官司足足打了32年,最终才以“部分表述不当”的模糊结论收场。
当日本孩子在课本里读不到这段历史,“731是好事”的谬论便有了滋生的土壤。
1981年,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《恶魔的饱食》像一颗炸雷,在平静的日本社会炸开缺口。
日本“731”酷刑
为写这本书,他自费走访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,找到了11名前731成员的证词,其中“将活着的人放入高压舱,观察眼球弹出过程”的细节,让无数读者彻夜难眠。
华裔作家张纯如的故事更令人心碎。
1997年,她的《南京大屠杀》用731部队的暴行,揭露了日军的反人类本质,连续10周登上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榜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了接力棒。
美国高中生们的纪录片不仅在比赛中获奖,还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。
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团队,用3D建模还原了731部队全貌,让虚拟展馆访问量突破500万次。
遗憾的是,尽管“731”已经过了多轮曝光,可日本方面的“遮掩工作”却一直持续至今。
日本“731“酷刑
警惕!日本的舆论战还在继续
2025年《731》电影定档的消息公布后,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耐人寻味的评论, “太血腥”、“不适合孩子看”、“别再提过去,影响中日友好”。
有心的网友发现,这些账号IP多来自境外,且发布时间集中在深夜,这与此前《南京照相馆》上映时的舆论操控如出一辙。
网友评论
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直言, 他们怕的不是电影,是历史被更多人记住。
回望历史,731部队的暴行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军国主义的必然产物。
如今,日本军费连续11年增长,右翼势力在国会的席位不断增加,这些动向与当年的历史修正主义何其相似。
我们铭记731的罪行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要让世界看清, 当一个国家拒绝正视过去,和平就永远是脆弱的泡沫。
信息来源
结语
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出口处,有一面墙刻着这样一句话, 这里的每一粒尘埃,都在等待道歉。
从美国高中生的纪录片到《731》电影的上映,从森村诚一的笔到张纯如的生命,无数人在用不同方式,让尘埃里的真相重见天日。
日本右翼的“感恩论”终究是自欺欺人。
当2805个受害者的名字在展馆里闪耀,当实验器械上的血迹仍在无声控诉,任何美化与否认都是对人性的背叛。
发布于:安徽省盈昌优配-牛股配资网登录入口官网-配资门户论坛官方网站-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